比我年輕得多的老友任東來博士同陳偉等先生合作撰寫了這部 《美國憲政歷程》 ,命我作序。本來是不想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發(fā)表議論的, 因為東來的學識、 學歷和文筆都在我之上, 豈敢 “不識抬舉”?好在這部書是寫給對法律有興趣的廣大讀者,而不是 寫給法學專家的, 在此添幾句外行話, 諒作者和讀者不會太見怪。 照我的理解, 本書的案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法治 (rule of law) 精神, 同我們一般所說的“依法而治” (rule by law) ,在英文中雖只 有一個介詞之差,二者的區(qū)別卻非同小可。 “法治”的評語或主 體是“法”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是至高無上的,任何人凌駕 于憲法之上或者任何事被判定為“unconstitutional” (違憲) , 罪莫大焉!但在“依法而治”中,評語被有意或無意地省略了, 即由“誰”來依法治理?這個“誰”與“法”之間,孰大孰小、 孰重孰輕就有講究了, 搞得不好, “依法而治” 仍然可能變?yōu)?“人 治” 。
顯然, 法律本身是不會去治理的, 還要有人或機構去解釋和執(zhí)行。
-----------------------------------------------------Page 1-----------------------------------------------------
在本書列舉的美國案例中,一旦事情成為法律問題,法院就是權威,由大法官組成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就是最高權威。在 “Dartmouth college v. Woodward” (1819)中,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既違背了 New Hampshire 政府的意志, 又宣布州議 會通過的法律無效,還推翻了該州各級法院的判決,維護了有關 私有財產契約的神圣性。 這一判決的根據是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十 款的一項規(guī)定,即不得通過任何損害契約義務的法律。在 “George W. Bush, et al., petitioners v. Albert Gore, Jr., et al.” (2000)中,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 Bush 不服 Florida 最高法 院的判決,上訴到聯(lián)邦最高法院,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以 5 票 對 4 票的微弱多數裁定 Florida 最高法院繼續(xù)人工計票的決定違 憲。我們在這些案例中看到的法治是司法獨立的威力,是法大于 權、法律程序重于政治結果。
當然,正如本書多處提示的,美國法律判決也會受金錢、輿論、 政治、法官個人的黨派色彩和信仰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因此絕非 總是公正無私的。但“George W. Bush, et al., petitioners v. Albert Gore, Jr., et al.” 等案例表明, 美國人都認為最終接受法 律裁決是天經地義,無論其公正與否。公民對法律的尊重是美國 法治的重要基礎。 本書中引用了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一段評論: “他們(聯(lián)邦大法官)的權力是巨大的,但這是受到輿論支持的 權力。只要人民同意服從法律,他們就力大無窮;而如果人民忽 視法律,他們就無能為力。 ”必須強調指出的是,美國人的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