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還款真的要開始收費了嗎?就真不怕用戶被支付寶搶走嗎?最近一段時間,微信支付又被刷屏了,不過此次刷屏并不是因為微信支付又有了啥利好政策,而是微信支付開始增加收費了。日前,微信發(fā)布《關于微信信用卡還款收費規(guī)則的說明》,規(guī)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將對每位用戶每個自然月累計信用卡還款額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進行收費(最低0.1元),不超過5000元的部分仍然免費。
針對多微信賬戶共享同一身份證的情況,則依舊視為共用每月5000元免費額度。手續(xù)費在用戶進行還款操作時,與還款金額一并支付。同時,在用戶為他人還款時,會占用支付方的還款免費額度,不占用被還款方的免費額度。
該新規(guī)將自于下月起實施,但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將施行手續(xù)費減免活動,即每人每月累計還款20000元以下,費用全免。騰訊財付通表示,未來或將有不定期手續(xù)費減免優(yōu)惠。
一、微信支付為什么要增加收費?
從2013年中國互聯網支付元年以來,中國的移動支付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期,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企業(yè)高歌猛進,以銀聯卡、Apple Pay為代表的銀行系支付也不斷加速,一時間中國支付市場可以說是千帆競發(fā),這樣的格局讓中國僅僅用了五年不到的時間就已經成功實現了移動支付的全國鋪開,這個速度不僅是中國互聯網各個行業(yè)中最快的之一,同樣也是世界領先的,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yè)中少有的世界領先領域。
而中國移動支付快速推廣的不二法門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免費。當年淘寶戰(zhàn)勝國際競爭對手易貝所使用的辦法就是免費,通過免費快速聚集起大量的用戶,然后培養(yǎng)其用戶粘性,乃至于最終將易貝擠出中國。同樣,支付寶在拓展移動支付的時候采用的手段也是免費,從而給中國移動支付產業(yè)定下了一個免費的主基調。微信作為后來居上的支付巨頭,在業(yè)務拓展之初也是遵循著免費這個支付產業(yè)業(yè)務拓展的規(guī)律,然而事情卻不是這樣。
2016年初,微信支付就率先宣布提現收費,之后支付寶也宣布收費。此次,信用卡還款微信宣布收費,似乎又為支付產業(yè)開啟了一項收費的大門。根據微信自己的解釋,他收費的原因是:由于用戶每筆還款都將產生支付的通道手續(xù)費,騰訊財付通對此一直在投入補貼,隨著信用卡還款業(yè)務的迅猛增長,補貼的支付通道手續(xù)費也大幅增加,為了適當平衡成本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故對業(yè)務規(guī)則做出調整。
我們今天不妨就來討論一下,微信為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收費,真不怕把用戶推給支付寶了嗎?
二、微信真不擔心把用戶推給支付寶嗎?
一直以來,微信和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的爭奪可謂是異常激烈,在這個激烈的競爭過程中,藍綠標之爭似乎已經成為大家公認的事實,這種收費就像博弈一樣,一旦有一方的價格變高就有可能將用戶推給競爭對手,所以一般情況下誰都不愿意打響漲價的第一槍。
這就要從整個支付產業(yè)談起了,支付產業(yè)是所有金融業(yè)中對于技術要求最高的產業(yè),支付清算系統(tǒng)的構建需要極為復雜的計算機系統(tǒng),所以一直到微信、支付寶之前,整個世界具有全球支付網絡的支付企業(yè)也就VISA、萬事達、中國銀聯、美國運通等少數幾家,即使是現在的支付寶、微信也都不能說已經建立起了有競爭力的國際支付網絡。
支付產業(yè)的流程較長,涉及到商業(yè)銀行、轉接清算機構、收單機構、消費者、商戶等多個主體,所以之間的網絡連通成本是相當高的,但是這個成本一般都不會讓消費者自己來承擔,大多數時候按照誰受益誰買單的原則,比如說信用卡的支付網絡中,商戶作為支付的最終受益方,支付的手續(xù)費一般是由商戶來負責支付。
但是,誰都不能否認的是無論誰來來買單,這個成本是必然存在的,之前支付寶、微信的免費策略更多的是一種營銷的手段,是一種搶占市場份額進行燒錢補貼的手段,這筆成本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通過燒錢補貼,由支付機構自己承擔了,然而隨著支付市場的不斷壯大,支付機構的用戶不斷增加,再去燒錢補貼任何一家支付企業(yè)也會覺得壓力巨大,這就是微信反復強調的支付業(yè)務通道手續(xù)費壓力的原因。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思維一直強調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了單,所以支付機構想出了很多的賺錢辦法,比如說通過將支付備付金(就是一般情況下,你付了錢之后,錢不是實時到達商戶的,而是有一定的時間間隔,一般是一天,這個支付給支付機構尚未到達商戶的資金就被稱之為備付金)存到銀行或者其他有收益的地方,支付企業(yè)可以獲得一部分收入補貼成本,還有各家支付機構選擇將網絡直接連接到銀行,而不是連接到銀聯、網聯這樣的轉接清算機構,這樣也能夠省去一些成本。當然另一方法就是通過支付引導用戶將錢購買貨幣基金,例如余額寶、財付通等,或者使用螞蟻花唄、借唄等金融產品,從而也能夠產生利潤補貼成本,通過這樣的手段不少支付機構也以零收費的方式支撐了一段時間。
然而,這種金融運作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出現風險可能會導致用戶和商戶的錢出現問題,所以監(jiān)管部門推出了備付金統(tǒng)一存管制度,這樣支付機構的錢就不可能通過存銀行的方式賺錢了。今年以來,網聯成立并且將支付機構與商業(yè)銀行直連斷開,這樣也使支付機構省錢的渠道再次減少,此消彼長之下,之前支付寶、微信們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都不怎么好用了,自然而然成本開始上升,尤其像取現、信用卡還款這些需要連接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都存在聯系多方支付手續(xù)費的情況,所以支付機構的壓力可想而知。
可以判斷,隨著市場的監(jiān)管逐步從嚴,支付機構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如果想用支付服務必然需要付費了,只是這筆錢到底是支付機構來承擔還是商戶或者用戶承擔就成了一個問題,微信因為有較高的用戶粘性,所以它直接選了用戶承擔的簡單直接的辦法,支付寶由于有著天貓、淘寶等電子商務的業(yè)務,成本比微信相對低一些,所以暫時不會采用類似的手法,然而隨著成本不斷上升,也不排除支付寶也將收費的可能,基于這樣的判斷,微信才敢宣布收費,不是不怕用戶推給支付寶,而是微信判斷支付寶也將收費。
移動支付的收費時代將要來臨了,我們消費者免費的午餐的日子要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