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外賣是否會加速白色污染 外賣垃圾困局如何解決近幾年,外賣行業(yè)迅速崛起,人們?yōu)榱朔奖,點外賣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但是吃過外賣的人都清楚的知道,在點外賣的時候,會用到大量的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湯勺及一次性筷子,每天就吃飯所產生的白色污染就有很多了。那么這些因網絡訂餐所產生的外賣包裝該如何處理呢?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前不久,一家公益組織以造成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為由,將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平臺告上北京市第四中級法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理由是外賣訂餐平臺未向用戶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選項,致使用戶在直接點餐的情況下系統會默認為其配送一次性餐具,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極大的生態(tài)破壞。
對此,外賣平臺認為,提供外賣服務的是成千上萬的餐館,他們是否使用環(huán)保的餐盒配送,外賣平臺也很難約束到位。但專家認為,雖然外賣平臺不直接產生餐盒、拋棄餐盒,但卻是促使餐飲商家外賣業(yè)務繁榮的最大推力。
對于外賣產生的塑料制品數量,雖然目前沒有全面而權威的數據,但從一些分析統計報告中可窺見一斑。
據《中國塑料制品行業(yè)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5月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而塑料制品的增長與外賣等新興行業(yè)的興起、發(fā)展密不可分。
據艾媒咨詢統計,2016年在線訂餐用戶規(guī)模達2.56億,按照每人每天訂購一份外賣計算,其中至少分別產生2.56億個餐盒和塑料袋,使用過后,每個被廢棄的塑料餐盒和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幾百年。由于餐盒具有油污等原因,在資源再利用方面面臨回收難、成本高、利用率低等多方面問題,在垃圾源頭減量方面,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品牌效應而過度包裝,也導致無法在源頭實現減量化。
與此同時,外賣垃圾治理主體缺失,“誰污染、誰治理”的環(huán)保原則在外賣垃圾處理過程中無法得到落實,也讓整個社會背負著這個新興行業(yè)發(fā)展所帶來的環(huán)保代價。
近段時間,記者注意到,餓了么等外賣平臺相繼在下單確認頁中添加了 " 無需餐具 " 備注選項,并推出鼓勵商家使用環(huán)保餐具的部分措施。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
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中國在線外賣行業(yè)深度解析報告:競爭、模式與投資策略》粗略統計,各大網絡訂餐平臺一年訂餐量需要146億個餐盒,快遞行業(yè)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無數的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外賣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又一次加劇,外賣垃圾“圍城”的現象日趨嚴重。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之前百度外賣最少可選餐具數量為1,包裝費按照餐具數量收取。后來增加“0餐具”選項之后,已經可以選擇“0餐具”,但有些店在配送時仍會收取包裝費。這就導致這種“0餐具”的規(guī)定形同虛設,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選擇使用餐具。
此外,雖然現在餓了么等外賣平臺開始試行“無需餐具”服務,但大多數訂餐者并不會去選擇。很多消費者表示,訂外賣是否會選擇無需餐具和用餐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如果不是在家里用餐,一般都會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自2007年12月31日以來,“限塑令”實施已經近十年。隨著外賣、快遞等新興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白色垃圾污染隱患再度抬頭。采用不可降解塑料制成的外賣餐盒,已成為塑料垃圾污染的新源頭。近日,國家發(fā)改委表示,將研究調整“限塑令”,延伸至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由此看來,外賣包裝方式的調整勢在必行。
從目前來看,紙質餐盒是最環(huán)保的。另外,鋁箔餐盒也是不錯的選擇,回收再利用率較高。
據悉,目前快遞業(yè)開始鼓勵電商通過配送渠道回收利用快遞包裝,以減少快遞垃圾的產生。但這一方式是否也適用于外賣行業(yè),還有待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