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大聲表白唯美圖片為大家準備了七夕必備的表達愛意的圖片,讓小伙伴們在充滿愛的日子能跟自己心愛的人進行表達自己心中的愛意,不敢表白自己的心中愛意的小伙伴們,可以通過圖片進行表達,想要使用的小伙伴們,趕緊來試試吧。
七夕由來:
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七巧節(jié)或七姐誕,發(fā)源于中國,是傳統(tǒng)民間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改為陽歷7月7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jié)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七夕習俗: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段骶╇s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蹦铣鹤谥\《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蔽宕跞试!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shù)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風俗: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